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

凝望玛瑞娜

一部电影能让人看完后静待至字幕出现,
心情久久难以抚平,并引发泪水,沉默跟思考,已经十分了不起,
但如今能办到此创举的已非电影的专利,没想到一部纪录片也能做到,
初始较少接触纪录片形式的电影,认为难从这些写实证据中找到一丝共鸣,
少了演员跟剧本的构图,等同少了电影的两大块魂魄,
只是当每一部纪录片都在不遗余力地解剖着世界每一寸方土的神秘莫测时,
少数纪录片在出走了大自然的框框后,只单靠摄取了一个人的贡献也可以
掀起波涛汹涌的回响,从前能被国家地理的诗情画意震撼得无话可说,
仿佛只要从一个小箱子内就能和世界的距离给缩短,
只是那些人类之外的动物有再多能琢磨的事迹,都是身外之物,
然而从一个名人的传记点滴上,被惦记的部分或许是意料之外的,
不然摄制团队也无需耗费巨资来纪念一位无价值的人,
因此人物传记的纪录片可以更富灵魂之美,也就更容易触动人心。



 












有者终其一生去寻找所谓的“美”,它即抽象又无比据实,
美的范围可以无比壮阔,也可以狭小如星尘,可以是一幅画,一条河,
一只鸟,一张脸,甚至一段情,美的东西让人心花怒放,心旷神怡,
把看心中对美丽的诠释,只要跨越了眼睛的门槛,扰络了神经线的阻碍,
在不形成任何抗拒之意的情况下,那些形式或具体的“美”都是合格的,
为了实行美的美学,将所有抽象形态的美聚集一起,
又或者把一堆心中所认为的美物堆积一起,就是传达了美的力量,
这些人人心中对美的那道解析万年都不变;若说美的方针没有既定的目标,
除了在实体事物上能让人最直接达到心电感应,那么能将美的美学施展得如龙如风,
万化千变的刽子手,舍艺术家取谁?艺术几乎能和美的形态划上了等号,
那怕在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上,终究眉头深锁也看不出其珍稀之处,
但它还是能高高在上地任由世人膜拜参观,因而再伸展了另一种偏见的主观:
美的躯壳,因人而异。



 














艺术是利用了技巧与想象力创造的美学物品,环境或经验的表达方式,
艺术也是和他人分享美的情感和意识的体会,
艺术家被普罗大众认为拥有古怪脾性亦不无道理,
除了在想法上有异于常人能所想象的空间外,其被认同感的欲望是无止尽的,
因此当一份举世无双的艺术横空面世后,得到的褒贬声浪最能直接反应了是在
击垮或扯高艺术家的士气,满足了那近乎神圣的艺术灵魂后,
并给艺术家与高尚划上了等号,居高临下地以着艺术来感染他人,
传达着情感,也企图让不懂得欣赏之人士有转为接纳认同的后来。

就算在分析了关乎“美”的多元化定义后,要让人对着一坨烂泥称之为艺术杰作,
是种和内心意愿背道而驰的东西,凡事讲求美丽至上的社会,
被各式美丽熏陶后的人,已经再也无法了解到何谓丑态美,缺陷美,
跟暴力美等反常规的美之形态,这个在艺术家心中厌烦之极的词眼,
认为一件艺术不该冠上任何的术语标签,因为艺术本来就是一种力量,
一种形式,一种情感,或一种交流,每一个都是独特个体,
正如文字的能力有千万种表达手法,艺术的传达亦是如此变化多端,
尤其在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对外的凝视中,她举世无双的“行为艺术”
正是为艺术美学注射了无限可能性,是艺术的升华。



 












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当代硕果仅存的行为艺术家,
个性超然独立,爽迈不群,是塞尔维亚著名的的“行为艺术之母”,
她的行为艺术作品以狂野大胆而著称,甚至超越了一般人对艺术的认知,
它以“最简单”的艺术形式,只要运用身体就能呈献一道美学,
裸体街头,鞭挞身体,自割皮肉,双人碰撞,狂妄呐喊,
等诸如此类在外界认为是在糟蹋肉体,贬低身体价值的行为,
玛瑞娜以另一种传达情感的形式,进而与世界搭建沟通的桥梁,
她眼中的艺术世界可谓超凡脱俗,艺术的表达手法不再局限于一张白纸和一支画笔,
从行为艺术上让人对折磨身体,挑战极限的行径吓得三尺神散,
但在玛瑞娜的诠释下和让“艺术和世界交谈”的决心,
种种离经叛道的东西再也不是摇头否认的低俗,只是要把这份与生俱来的力量,
艺术的重量,行为的艺术,要以着何种手法来呈现最完整的特写?
她身体力行的艺术,不是为了糊口或经由参观者的指点评击,
来修改而迎合他方,但艺术家是个“高级”产品代言人,需要平台来展示,
需要具体的过程,才有传达的空间,艺术是个交流而不是因人而异的美丽,
若从玛瑞娜的行为艺术上依然得不到最直接的情感传递,
这只能是咋们的沟通尚未契合,因此才有充斥着各类的极端和自相矛盾的情况。



 












纪录片记录着玛瑞娜自成一格的集体行为艺术,
是其作品生涯里的一次合成,从画面上看见玛瑞娜对行为艺术的稳定,
控制,专注,以及坚持,如何筹备一个伸展艺术的平台,
如何调教愿意为艺术作贡献的人,如何诠释行为艺术的美丽,
纪录片的重点是将玛瑞娜二零一零年在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
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作品“艺术家在场”的筹备过程,和接近百万人每日七小时时长,
总共七百一十六小时,不间断地和参观者进行近距离双眼对持的凝望行动,
偶尔挪动身体,稍微改变坐姿,无言语交流而只有透过灵魂之窗来传达讯息,
传送情感,传递力量,每日天尚未亮便有蜂拥而至的膜拜者,
向着艺术馆的玛瑞娜方向排队取号码牌,为的就是亲身体验一位艺术家
如何达到跟参观者作最亲近意识交流的神界,参观者掏空的思绪,
玛瑞娜能给予参观者一个怎样的意识交流,甚至最后决定将桌子
也从一对椅子的中间给移走,少了这碍眼的隔阂,
玛瑞娜充分实行了“The Artist Is Present”的美意,她每回闭目再慢慢抬起头,
用相同的静默,坚毅的双眼,一丝不苟地凝视来对望的参观者,
最后从他们的泪水,他们的点头微笑,他们的抚心感激,
从椅子上满足地离开,感动地转身,都是是最自然的美,最抒情的渲染,
没有言语的艺术交流,没有鲜丽惊人的画作,
然而艺术的抽象似乎在这一刻被她生动地活现了,
她坚持久坐或自残的牺牲精神,身体健康的岌岌可危,
在外界的看点是个牺牲身体来进行极端活动的疯子,
但这些行动不正是艺术的初始,艺术的原始美吗?



 












电影的最终效果经过了多少的修饰,我们不得而知,
纪录片能经过设计又不被痕迹斑斑地发现,是个考究的功夫,
因为呈现在观众眼内的就是铁一般的事情,也是另一种视觉艺术,
尤其在记录着玛瑞娜的点滴,无需再添加任何的防腐剂来诋毁纪录片本身的味道,
因为玛瑞娜就是一种卓越的代表,行为艺术的母亲,画面中的她是如此美丽动人,
高达强壮,性征明显,轮廓刚毅,眼神专注,十足一位现代艺术的战士,
在行为艺术这一块从不退缩,无所畏惧,冒险前进,
这些勇气的坚定都反应在每一个“作品”中,但是玛瑞娜蹩脚的爱情世界,
十二年内缘起缘灭的感情,又有何修饰之处?
玛瑞娜的灵魂伴侣吾莱,双方分开后的二十二年首次在纪录片中相遇,
聆听着吾莱对玛瑞娜的看法,曾经为了对方而选择配合,细细叙说两人之间的过往,
透过写满故事的眼神,湿润的眼眸,真挚动人的语气,
落落大方又时而含蓄保留,神雕侠侣的合作方式,接吻数小时,
碰撞身体,对持呐喊,两性关系的冲击力,视觉强烈,清晰分明,意象鲜明,
无奈在向着艺术追求的两人,人前多么的野心勃勃,
也难能跟参观者有“参与”的意识交流,两人的合作更多只停留在体面,
吾莱最后选择了放弃,十二年酝酿的感情,
因为艺术而结合,心动,磨合,契合,分歧,不忠,分离,
再以艺术作为分手的礼物,这些不就是世上最美丽的艺术品,最铿锵不破的作品吗?



 












就算身体再多的瘀伤,也没伤及他们的爱,
玛瑞娜和吾莱分离了二十二年后,在MOMA艺术馆再度相遇,
玛瑞娜意外地发现和他面面相观,椅子前的那位参观者,
正是和她有过十二年精神饱足的灵魂伴侣,这时玛瑞娜原本庄严刚毅的脸孔,
被内心一股汹涌而至的暖流,激发了她最为慈爱的一块,
玛瑞娜瞬间放下了千斤过往,她对吾莱伸出久违的双手与之相握,
吾莱连番点头的肯定支持和湿润的眼神,对玛瑞娜记下轻轻一吻,
再从椅子离开了玛瑞娜,几分钟的画面,几十年的缘分,几分简单的肢体动作,
依然不需任何言语的交代,就能让一锅子的故事透过这种行为艺术,
得到了掌声,得到了感动,镜头下一张张特写的陌生脸孔,
与玛瑞娜对望时流下的泪光,写满故事的眼睛,
参观者对玛瑞娜和吾莱投入更多的注视,羞涩,激动,好奇,质疑,
渴望,敬仰,外来之声的骚扰或许是个刺激,是个挑拨她的精神耐力,
在吾莱转身离开后,她慢慢再次抬起头,抹走了脸颊的泪痕,
用同样静默不语,坚毅的眼神,等待下一位参观者;

此刻,终于彻底地了解,艺术根本不属于和他人共同拥有的东西,
因为玛瑞娜的行为艺术,只属意她本身一人。


对玛瑞娜这些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想象空间,创作领域,坚毅个性,
和其自小缺乏爱的那段童年,造就了今时今日的行为艺术之母,
她不止一次地提及,当所有人都冲着向她发问关于那些怪异的行为艺术,
牺牲肉体和灭绝精神弧度来熬出耐力惊人的表演,
但却没人向她问起:“为何这是艺术?”,回归到艺术家那些让旁人难忍的脾性,
坊间用了太多善意的心理分析来理论艺术品和艺术家,
玛瑞娜同样地在童年遭到母爱的缺失,家庭的聚变,也鲜少提及真挚好友,
这些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经历过的事情,理应人人都会是艺术家而非其他领域的成就,
奈何就有者喜欢将人的过往巩固在成长后的行为上,
充其量这只能做另一个角度的考量,而绝不可能造就这些必然;

纪录片上受访问的旧情人吾莱,助手,策划,包装,评论家,市场调查,
在艺术领域上或许看起来并不那么真诚,因为艺术的重量远于市场的盈利,
矛盾的是,一位表演艺术家是需要观众,需要平台,需要得到相呼应,
少了以上种种开拓的条件,她也没有如今的成就,没有今日的纪录片,
所以玛瑞娜尽可能地绝少交际,厌烦应酬,减少回复电邮等费时的事情,
因为在她对艺术的热枕爱戴,这些统统都不是她所爱的艺术,
她清楚地知道当心中的意识形态松弛后,一切都会瓦解。



 










画面出现了在参观者上,
有好莱坞明星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和詹姆斯弗兰科 James Franco的
“惊艳”现身,但在玛瑞娜的抢睛光环下,这些荧幕上的巨星都会黯然失色,
或许在纪录片完结的鞠躬,她所流下的每一滴泪水,每一道身体的伤痕,
随即忘记,甚至还渗透不了这行为艺术女神对自我的追求,
对艺术的执着是何等感受,如同电影的魔力,它无疑在和我进行着心灵沟通,
它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因为玛瑞娜的出现,我含泪感动了!

*名称:凝望玛瑞娜 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 
*导演: Matthew Akers,Jeff Dupre 
*演员: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 Marina Abramovic,
            Ulay,Klaus Biesenbach,David Balliano,
            Chrissie Iles,Arthur Danto,
            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詹姆斯弗兰科 James Franco 
*时长:1小时46分钟 
*类型:纪录片,传记 
*语言:美国,英语 
*上映日期:20-1-2013年(圣丹斯电影节),11-2-2011(柏林国际电影节) 
*得奖记录:2012年第六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观单元观众奖-纪录片 
*个人评分:9.5/10分


















4 条评论:

  1. 哇,好高的评分啊!身为和你同职业的我,不看都不能咯~哪里下载?哈哈

    回复删除
    回复
    1. 这已经超越了电影的分数,这是纪录片,同时也是艺术的一种伸展,一种平台,身为美术员的我们,非看不可!!

      删除
  2. 也許很多人都忘了自己和何時曾深深凝望某人,才會在當下有了悸動。

    回复删除
    回复
    1. 对,这也是愿意之一,这些行为艺术,太震撼了!

      删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