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烛台背后

贵为他人的情人,尤其是不被世俗眼光所接受的同志,
在有色的社会圈子内努力挣扎求存,这份求生技能并不是颠沛流离,
得过且过的虚度无日,而是在为自己仅有短暂的人生,留下另一种光辉岁月,
是值得被惦记和被认同的空间,有赖于很多同志想得到安逸的日子,
乃求跟爱人共谐连理的梦想,都因着尚未合理认同化的一纸之约制案,
得不到被容许的态度,因此当有者认定同志群体等同滥交动物无异,
那并不是同志的意愿在和诱惑进行着交易,乃是那份社会公敌,
迈步进入人生新阶段的踏实感遥遥无期,多少还是会左右了原本忠贞虔诚的伴侣,
即是到了风烛残年仍是孤僻一人,纵使身边人来去无数,却也只是过客一名,
实质的关系,是所有同志一生内需要紧握争取的东西。

面对着某些因着同志本身担忧的因素,迫在眉霄的心情,年龄渐大,
身份地位,贪新厌旧,同行较量,虚荣作祟,
这些统统在渐生的自我贬低跟阶层级别悬殊上,有着和异性恋者无异的心境,
只是同志的生活圈子本来就是处于水深火热的紧迫状态,
当认为一段感情是铿锵不碎之时,它往往在暗地里被人捅了一刀,
淌着血仍游走在寻觅着另一场风花雪月,人人都会贪恋着新鲜物体,
关于人的形状体态,血气方刚总是散发扑鼻魅力,
同志的感情分钟都败在这些灯红酒绿,肉色生香的环境里,迷迭欲望,
循环玩乐,花花世界,让世人对同志的既定印象似乎只有性关系的份儿,
但转个身份来看待,社会的认知观也停止于风尘老积的框框,归根究底,
若庞大的集体力量能换来一个身份的笃定,一段关系的认同,
同志的道路必定坦然豁达,不再崎岖劳碌。

众所周知,能唤醒消费者对明星艺人存有猜疑心的时候,
除了感情与婚姻状况,偷腥跟劈腿等诸如此类的八卦花絮,
最为人所感兴趣的还有男艺人性取向的话题,在众多传记人物电影内,
不少能搬上大荧幕的鼎鼎有名之士,都有存在着弥留的同性恋因子,
《烛台背后 Behind The Candelabra》是根据七十年代好莱坞家喻户晓的
钢琴家李勃拉齐的生平事迹所演变的故事,最后因艾滋病发症逝世后
惹来更多人的热讨,背后跟年轻小伙子鬼混不断的传闻,残酷的娱乐界,
艺人背后的故事似乎较娱乐表演更有“社会价值”,那么在挖掘了一个人的真面目后,
此时的消费者从中又得到些什么?

主人公李勃拉齐是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好莱坞家喻户晓的钢琴艺术家,
不但演出费用高居世界之冠,而且以极尽华冶艳丽的造型获得了“闪耀之王 ”的
舞台称号,他从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并为此打过多起名誉官司,
但在晚年却不得不与二十二岁的男助手兼保镖斯科特对簿公堂。
后者声称与他有着五年的地下情并主张天价的抚养费,
该事件引发了美国娱乐圈的地震,双方后来选择庭外和解,
次年李勃拉齐因艾滋病发症去世。电影从斯科特与李勃拉齐的相遇开始,
初见面斯科特即被李勃拉齐出神入化的钢琴演奏所迷倒,
而李勃拉齐一句挑逗“这一定是命运”让两人火速定情,在无需面对公众的时候,
他们就像普通情侣那样如胶似漆,过着童话般的奢华生活。
然而斯科特获得了女人们求而不得的爱情和物质保证,
却注定得不到一纸身份证明,这样的遗憾不仅是时代偏见造成的,
也有李勃拉齐自私和刚愎的原因,最终两人因此而决裂,
一代巨星的隐秘地下生活变成现实中被公众观摩的巨幕肥皂剧,
一份真心付出的爱情最终输给极力掩上的柜门。

同志的感情世界究竟是虚无飘缈?还是稳如泰山?

都有个褒贬姿态在暗中监视着,前者的分子基于同性恋者原本就不在社会上
被普遍接受认可,因此许多同志为了抬高姿态,争取更多的利益收入来巩固身份,
是个必然的求存法则,正是有了这般强力之诱惑,
同志多半都受到了金钱跟物质的统治,而更多人愿意舍身为了那些短暂的欢乐,
来换取盲目的感情,去留如箭的情感变得再无价值可言,吹弹可破;
然而,叫人欣慰跟仰慕的是,不论岁数的渐大,不论银行数字的多少,
也不论外貌的丑美,一种悠然而生的宁静与扎实,也不因为一纸之约的约束,
找到了两人共处之道,寻觅了捉摸不定的归属感,
同志间的生活也可以拥有返璞归真的美丽;感情世界的大字典,
每个人对情事的观点有异,但万年不变的需求总只有一个,那就是真爱。

作为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封山之作,难免过于急速,
以一个同性恋艺人的舞台背后故事而言,这难免显得小家,
也有别于过往导演风格强烈的手法,电影确实将一段同志最为“大众化”的故事
给搬上了荧幕,对于艺人包养年轻小伙子,青春肉体的男生,
这般传闻总不绝耳,先以自身的知名度跟舒适的社交手法,
来个先发制人让对方毫无戒心,再来以聘请新助手或职位空缺的因由,
拉拢对方更亲近自己,此后两人独处时免不了一轮辛酸史的彻夜畅谈,
打开了心胸后更是一场攻心计,而后就是进攻式地利用金钱跟物质的诱惑,
甜言蜜语在背后支撑,总会得心应手地使对方认定这就是梦寐以求的真爱,
但是在每一段看似如胶如漆,密不可分的感情世界里,
新鲜感的无限可能促使了双方仍有无穷无尽的亲昵行为,
犹如在一段爱情内游荡许久的情侣,往后的日子总有接踵而来的误会跟摩擦
而导致关系难复当初,并且拥有了金钱的魔鬼之手引诱下,陶醉的那方,
和承受的一方,终会出现分歧的决裂,那怕再有肉体之惑,
那怕再有钱财之诱,嘎然而止的感情都因为信任的薄弱,才有诸多的误会产生。

老型男迈克尔道格拉斯简直演活了一位风烛残年,
却仍在私人生活上五光十色的钢琴家,身边迂回多少的年轻小伙子,
都为了那份无微不至的爱护跟物质享受而愿意与一位秃头,皮皱,
大肚子的叔叔享受这生活,他一身闪亮贴片的紧身衣,
声音厚度变成老迈同志的趣味音域,肢体语言的妖气顿然而生,
一双妖媚眼眸跟回春之法,都令人吃惊于这位影帝再次的水准演绎,
无论再各方层面而言,迈克尔道格拉斯的传神表演,
是电影最较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而马特达蒙在戏中饰演钢琴家在逝世前五年的
那段奢华时光中,最耐久的一位保镖情人,仿佛服用了回光返照之妙丹,
其青春再现的脸庞,一身结实健硕的肉体,毫不遮掩扭捏地与对手迈克尔道格拉斯的
床上戏,亲吻镜头,裸露画面,都有不小的养眼戏份,
乃至一些内心感情戏显得被比拼下去,就算后来的嘶吼发狂,沉稳带戏,
也略显火候不足,还必须对角色层面再斟酌一番。

故事跟剧情都是一个普遍的题材,导演的功力绝非只有这般能耐,
以其开声笃定这是其封山之作确实有点儿戏,但多亏了两名出色的演员在
尬戏毫不欺场,两人的互动多而至产生的化学效应不小,
演活了一对秘密情人的生活史,最后的讯息落在同志最为恐惧的“被遗弃”,
无论面临岁月的摧残,或是贪新厌旧的可能,
最大的孤独感或许是晚年之际仍是无人继灯的遗憾,
身边少了伴侣跟家人的陪同,逝世后的灰烬,匆忙的一生,留下了什么?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演员: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马特达蒙 Matt Damon,
            罗伯劳 Rob Lowe,斯科特巴库拉 Scott Bakula,
            艾迪杰米森 Eddie Jemison,布鲁斯拉姆塞 Bruce Ramsay,
            丹艾克罗伊德 Dan Aykroyd 
*时长:1小时58分钟 
*类型:剧情,传记,同性 
*语言:美国,英语 
*上映日期:26-5-2013年 
*得奖记录:暂无得奖记录 
*个人评分:7.3/10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