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1日星期四

逃离德黑兰

历史的确很精彩,它盛载了每一样发生的东西,
记忆库内可以是一个人的故事,一团人的生气,
或是一个国家的秘密,一双眼睛看见的事实被收录在脑袋,
但因着每个人都是个别独立的,就算双生儿再如何拥有绝佳的心电感应,
就算母子再怎么心灵相通,也绝不会如形随影地拥有百分之百的思想与感知,
历史的演变在每个人心中经过长年累月的过滤后,剩下多少的实体记载,
文字记录,而诠释在个人心中的又是另一道尺寸,历史如此地壮阔瑰丽,
人类却如此反复无常,只要世界上两人出现了意见分歧,
即说明了全人类没能共享和平的谎言伦理,当媒体无孔不入地攻陷彼此,
所谓的前线新闻除了一篇又一篇的家国大事,和谐温馨的副线绝对不在报道范围内,
撇除了新闻价值的胡谈除外,一个国家的政治身份,以及一件事实的穿透力,
是否足以影响并修改每个人的前路走向?
或许那些碰不到肉体的东西,可以置身事外,太阳和地球依旧公转自转,
但是人活在世上,连那么丁点慰藉地球所发生的事物也当成是累赘,
丧失了公民责任,那一位就是多余的尘土,
因此传记历史电影予人高深冗长的印象并不是电影果真如此,
而关乎于自身对待世上活过的证据是否出于敏锐关心,
直接反射到对自我的审查视度,正如伊朗人的演变过程,
再回到近来美国使馆在中东遇袭事件的困扰,
多少还是敲醒了还流连于世界和平局面的人。



 












历史还原的手法除了将事实以一字一句斟酌地记载在书纸上,
电影或许是具备了光影声画的条件而让更多厌倦历史的人,
多了个管道去接触流逝的东西,传记跟历史,首要印象映入脑海都是高深莫测,
晦涩难懂的料,除了深怕将严肃的东西稍有松弛,立刻惹来争议,
《逃离德黑兰 Argo》绝对是部花旗国爱国主义味浓郁的电影,
它让绝密的小人物身份上缩放拉大,典型的个人英雄指标表露无遗,
描述了七十年代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被绑架,并有六名人质成功逃脱的故事,
世界强国纵使拥有绝顶的武器支援来源来应付一触即发的战事,
但投放在有仇视的人身上绝对没有强弱之别,
也正是参杂了政治的烟硝和信任的烟蒂,
导演才子本阿弗莱克演而优则导的野心粉岭下,淡化了那些唇舌对垒的战役,
从而更着重在细节跟剧情分布的角色上,结合了艺术深度与商业娱乐并重的观众口味,
历史的千变万化,都在镜头下一一紧凑地拼合重现。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四日,伊朗的革命军攻进了美国在伊朗德黑兰的大使馆,
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劫为人质,有超过五十名人员被关押,但有六人逃脱,
并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Ken Taylor的家里,
中央情报局高层Jack O'Donnell找到专家Tony Mendez,
让他协助将那六个人带回美国,经过讨论后,中情局决定采取Tony的办法,
以拍摄电影的名义,Tony到伊朗将那六个人带回,
Tony联系了他在好莱坞的朋友,化妆师John Chambers,
并联系了电影制片人Lester,Tony在许多剧本中选中了《ARGO》,
一部和《星球大战》极为类似的电影,
于是他作为制片人带着剧本和各种道具前往伊朗,找到了那六个人,
开始了艰苦的逃离德黑兰之路。



 












“全国都在看你”。

电影内安排了这一句关键性的台词,亦是飙进戏肉的时刻,
导演的才俊并不是浪得虚名,打从十五年前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后,
再跳入这个演戏生涯,更挑起导演筒拍摄电影,
此次在美国导演羞辱先知穆罕穆德以及驻利比亚使馆遇袭风波
多少还是促使了电影的关注度,能在这个风波上选择了这个偏激的题材,
无疑滋长了更多的好奇度,美国人在这般主流价值极强的故事题材上,
依然运用了美国大英雄主义来巩固世界强国的地位,
然而就在主角担起了拯救人质的行动时,和电影本身的质量同时高企,
因为主角的秘密身份处在黑暗躲藏的隐喻内行走,
成与败的一线之差虽没有在全国当前作曝露赞扬的过程,
但人质的生死却是媒体争锋相涌报道的目标,
主角的行径和行意顿时变得极其重分量,因为那是全美国人的视线目标,
看见的不是人质的生死泯灭,而是一代强国的兴衰落寞的据点;

戏外,媒体和观众对电影张弛有度的铺排,
细腻的制作背景更是获得了如潮的佳评,以商业娱乐跟艺术角度而言,
自成一格的观点来完成了这部佳作,表现了人文思想,值得称道,
因为本阿弗莱克,因为伊朗跟美国,因为历史的精彩,
所以全球人都在观看着这一场“好戏”。



 












没有所谓的剧透与否之嫌疑,因着历史还原的记录,
电影本身将历史实体影像化,伊朗人在示威游行中冲进了美国使馆,
将美国使馆内的人员扣押作为谈判条件,在上七十年代的伊朗,
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莫沙德哈,
此后的八位美国总统先后支助了巴列维国王在军事武器上的救援,
以换取伊朗丰富的石油供应,由于巴列维国王曾食言于改革跟自由的承诺,
间接地造就了某些极端偏激分子,革命党的成员,推翻巴列维国王的作法,
其作风西化的治权手法,中饱私囊,奢侈的生活大大激怒了伊朗人,
因此爆发了社会人士和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誓要遣返巴列维;

电影向历史取材的地方亦是整段过程上最精彩玄妙的部分,
五十名人质被关押,六人成功逃脱的部分,而秘密行动的行销上,
看着电影如何地将这六名美国驻使馆职员,送去每个企图能逃离的把关闸口,
要得晓人质的生命关头落在极端分子手上,尤其一个国家的政治野心,
宗教自我宏大的蓝图,就算愚蠢言论垄断了信念跟智慧,
政治世界没有客观的思考,规则的尺度,暴力和血液就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恶痛遭遇在人权手中变得强大,人质只不过是这些人的一颗棋子,
而大英雄主义的花旗国,肤浅得来还拥有丝毫吝啬地带过这些丑闻,
呆板的政府机构,国家的聚焦点除了面子,还有一票的子民需要被照顾。



 












令人欣慰的是,剧本已经是历史的活生生证据,
无需凭空捏造一切,因此不再如同一般剧情史诗般冗长难明,
反而让整个桥段都放在筹谋和拯救人质的过程,绝少碰撞晦涩严肃的政治色彩,
是让人看得轻松自在的原因之一,此外编剧的安排紧凑人心,张弛有度,
不时来点轻松喜感,缩放有弹性,内容的铺排可谓是精致到位的,
开场的二十分钟伊朗人冲撞到美国使馆关押人质的导入已是掀开了序幕,
往后本阿弗莱克登场时的角色塑造,人物心情,均演绎甚佳,
而在讨论如何打走人质时,瞒骗伊朗人的伎俩,各种玄妙且澎湃震撼的方法,
十分精彩,然而影片结尾前三十分钟,亦是整部电影的最高潮,
主角在机场护送六名人质的过程惊心动魄,步步惊心,
跟着时间赛跑的是性命灵魂,震撼程度让人起了浑身毛骨悚然,
心跳加速地为那几位逃亡者担忧,直到关键那刻的到来,才真正让人心碎了,
绝对是近期少有的绝密精度的紧张刺激。



 







一切都那么的赏心悦目,融合了娱乐和艺术,
美术设计和角色安排都力求跟原型尽可能地接近,字幕出现前的角色对照,
道具,小细节等安排,尽善尽美,历史总是出人意表地精彩,皆因它有了过去,
才有值得被记起的地方,而电影的功能就能将其展现到实体化一面,极致而经典。

*导演: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演员: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艾伦阿金 Alan Arkin,布莱恩科兰斯顿 Bryan Cranston,
            迈克尔帕克斯 Michael Parks,凯尔钱德勒 Kyle Chandler,
            克丽杜瓦尔 Clea DuVall,阿德里安娜巴比欧 Adrienne Barbeau,
            泰特多诺万 Tate Donovan,史考特麦奈利 Scoot McNairy,
            罗利科奇瑞恩 Rory Cochrane,克里斯多福邓汉 Christopher Denham,
            凯莉毕许 Kerry Bishe,提图斯维里沃 Titus Welliver,
           齐杰洛艾文克 Zeljko Ivanek 
*时长:2小时 
*类型:剧情,传记,历史,惊悚 
*语言:美国,英语,波斯语 
*上映日期:12-10-2012年 
*得奖记录:2013年第八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
                    2013年第七十届金球奖电影剧情类-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2013年第六十六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最佳剪辑,
                    2013年第十六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
                    2013年美国编剧工会奖-最佳改编剧本,
                    2013年第六十三届美国剪辑工会奖-剧情类最佳剪辑 
*个人评分:8.5/10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