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坛有个很特别的趋势,
在相隔十年左右的间隔期,便有一部号称“标新立异”,
“十年最佳”的港产警匪片等诸如此类的赞誉标签套在该电影上,
十年最佳等硬性标志是否如外界盛传确实是见仁见智,
这些光环无疑是一支强心针,引诱消费者捧场的最佳手法,
倘若影片质量达不到一定的水准,这些排山倒海的赞美声浪是不会随处可见可闻,
除此之外,警匪片在香港可谓是一种地道的“文化产业”,
擅长在倡促的环境下深刻描绘属于中华同胞的兵与贼的故事,
随着岁月的增长,可看见港产警匪片有模仿好莱坞的迹象,
迈进国际化的格局例如军火成分,枪械专业化,科技熟练细密,
恐怖分子组织,爆破场面的控制力等等都在逐渐进步当中,
就连缺少血腥和死伤场面的情况下,亦能凭着气氛的冷峻和布局悬疑,
出色带出光与暗的故事精髓。
《寒战》满溢出的正能量,
香港在法治制度中被警察维持着整个罪案游戏,
一方面声声自圆其说香港在治安和安稳指数中名列前茅,
另一方在媒体管道之外所看不见的内部拔剑论功,
前后矛盾地玩弄了市民和警署一番,皇家出现断轨截肢的定力失守,
方寸自乱,内鬼竄动,自导自演的乱阵大戏,而后一番慎密深入追查,
百密一疏之后被揭穿,重整旗鼓让警署出现新暮光,
内容上似乎没太多的新颖点子,警署出现内鬼的情节也千篇一律,
奇怪的就是在众多繁琐的人物中拉高了层次,
不再是角色定位在跑龙套的小身份警察,这次的什么处处长职位,
唇舌交战和内敛对峙,是张力彰显最为明显的条例,
在减少了枪击战的爆破场面,着重在内部争锋上,斗智拼谋的情节。
故事十分简洁明瞭,五名街警在夜间乘车巡逻,
遇见一名醉酒驾驶人士,在一轮坚持争执下,五名警员竟然失踪无理,
此后管理部署长刘处长,和行动部署长李处长,整装待发拯救五名人质,
其中之一的人质便是李处长儿子,行动在半成功状态下结束这场代号为“寒战”的战事,
随后转而为刘处长成为驾驭整件事情的内幕黑手,
因此众多不利于他的证据逐渐浮现,又再一一击破,而内部内鬼疑云一触即发,
不到最后一刻,一切都在变化中。
它被赞誉为十年最佳,不无道理,
两位新导演从过去多年来对警匪片的认识,来个破旧立新,
一,在破案过程上少了故弄玄虚,层层解剥,抽丝剥茧的渐进式疑云,
电影被密布了一场最简易不过的挟持警员戏,再到猜测内鬼是谁人上,
来个文武并骑的双叙事流线,弱化了在调查证据上仅靠脑力分析得来的结果,
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经过审问,化验,考证就得出答案,
快速而不累赘,少了智力权益之间的“搏斗”或许被看成是剧本的薄弱之嫌,
可是这正是导演的用意,另有醉翁之意,这是第一破格之处,
二,简化了动作场面的描绘,武力设定只属冰山一角,
开画前三十分钟颇有典型的动作片格式,气氛紧凑,
而导演让一众一线主角全数远离前线活动,
除了前导的公路交赎金的戏码有署长的亲身上阵,其余连扣动扳机的机会都不见,
这也正正颠覆了过往港产片让主角冲锋陷阵逞英雄的情节,坚守岗位,
让更多的烟火战役放在“文”战中,多了明显的摆脱以往用意,还原真实。
少了动作场面,一部标着警匪片如何侵犯人心?
这正是电影的高明之处,首先摊开了一轮漂亮的公路之战,
瞬间让火力集中在警署内两大高层的拔剑论功,在内心的情绪波动,
牵引私化抉择,以及同僚背叛等张力十足的戏码,剧力万钧,
人物关系多却不纷乱,只要理清相互关系就毫无难点,
此外,一场脑力活让人猜测每个角色的心思,台词机锋争对,
时而坦率相对,时而波谲云诡,来个峰回路转后似是而非的揭晓中不断引发猜测,
当在最后内鬼付出水面那一刻,各种疑点散开却还有接踵而来的高潮,
人物立场还有动摇和转折的嫌疑,叙事有惊喜,铺排至结尾都十分妥当近乎完整,
当然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向着续集拉开了序幕,
种种小细节均在起到提示作用。
梁家辉是预料中的好,郭富城是意外中的好,
李治廷开始还不能入戏,但后来愈能和两大影帝比拼演技,
十分大气,杨采妮亦有强弓劲弩的诠释,配角都是熟口熟面的大牌演员,
一体群戏相互辉映,互补不足,精彩之处除了唇舌上的对持外,
无硝烟战场被恰如其分地勾起满满的刺激感,
权利斗角和脑力激荡比起动作警匪更要内敛,十分讨喜。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这样以演员魄力撑场的戏,
让人不其然想起欧美的一部《商海通牒》,
都是以微妙的权力制衡上演一场“公务大战”,电影展现出香港警力精良的体制,
以及维持治安的足本能力,正能量满分,故事的结尾留下伏笔,
是少有让人期待续集到来的一次,实属难得,这十年最佳,有迹可寻。
*导演:梁乐民,陆剑青
*演员:郭富城,梁家辉,李治廷,杨采妮,马伊琍,彭于晏,林家栋,
安志杰,钱嘉乐,刘德华,尹子维,王敏德,黄芝琪,郑欣宜,文峰
*时长:1小时42分钟
*类型:动作,剧情,犯罪
*语言:香港,粤语
*上映日期:8-11-2012年
*得奖记录:暂无得奖记录
*个人评分:7.7/10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