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在表面上离我们很远,
二战时期中沉浸那炮弹飞灰无情袭击的先辈,
多少还会娓娓道来那一段火光璀璨的日子,纵使如此遥不可及,
战争的余威还是足以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它宛如被包装完好的毒药,
初始外表淡如止水,剥开后药性剧烈致命,为时已晚而连锁效应地殃及人事,
孩子们向来虽被认同如海绵般,能将所见所闻,知识手艺,
统统吸纳在纯白的思维里,然而孩子们始终持有人性的叛变,
嫉妒,懦弱,和愤怒,小时候的无力反抗,妥协在长辈的教育言论,
声声为了孩子的前程铺路着想,实则在为自己不可曝光的秘密找了个可隐蔽的通道,
长辈的想法孩子猜不着,孩子的世界他们渗不进,在“战争”下钻洞的孩子们,
眼里依旧闪耀着童梦,但却要面对与年龄不相称的残酷无情。
大马的欧洲电影节中,首次接触并观看了瑞典电影,
电影无国界,放在那个时候和国度,不会因着言语有别而情理不通,
只是要吐糟的是,大马电检局还是需要再慎重考虑,为某些敏感与情欲画面,
是否该打上黑影或剪接,有个明确的前景安排,
国际院线若能与普通院线有个“鲜明”的差别,那么这些所谓的硬性电检,
就无需操劳一轮了。
《橡树少年 Simon And The Oaks》是部无懈可击的家庭小品,
箭拔弩张的关系对持,母亲和孩子的模糊菱角,战争的冷冽,结构性的生活,
大人的意淫暧昧,一丝不挂的忘恩,从祥和恬静的环境与生活中熏开,
再掉进万劫不复的后劲,徐徐地将一段二战时期的两个家庭生活,
用了近乎窒息的手法,带出激化的关系。
二战期间,西蒙在哥德堡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长大。
尽管家庭充满爱意,西蒙仍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西蒙喜欢阅读, 天资聪颖的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去学校学习,
并在那里遇到了正在躲避纳粹的犹太书商的儿子,伊萨克。
在二战的硝烟中,两个男孩和他们各自家庭的命运就因此联系在了一起。
渐渐长大的西蒙发现他的双亲并非是他的亲生父母,
而这个事实将改变他的人生,开启他寻根的旅程。
电影普一开始,先以哀怨的提琴乐奏起了整个故事的无奈,
在那个尚算如意的童年中,男主角以橡树为友,风声飘逸,树影摇曳,
一切仿佛充满着恬静的美好,保守偏激的年代,
子承父业甚比望子成龙更为重大,无奈长辈总以虔诚的口吻来游说一番,
动荡的环境上谁也不敢反抗,尤其二战时期带来的震撼,
长辈一意孤行,孩子的脆弱心灵,父母的苦口婆心,
孩子的摇头说罢,有了友情,失去了亲情,有了亲情,失去了感情,
男主角与同龄朋友的身世与经历大相径庭,却因为一封战地书信,
拔开了所有的迷雾,因此男主角在橡树上仰望天空时的绮丽幻想逐渐消失,
并不是其童年逐步被埋没而致,而是一个搞笑的命运安排,
才让这个与别不同的孩子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他的愤怒与嫉妒,
他的勇敢和叛逆,以及一身文艺青年细胞,总有丁点的迹象显示,
他被注定得到和失去某些难以平衡的东西,好比情感,好比母亲。
悠悠地让几位主要角色带出家庭伦理的韵味,
导演舍弃了一贯的唇舌之战,转而将瞩目度透射在剧情上,
温和平静但暗藏战火,关系之间处在简洁又复杂的地步,
男主角与父亲的关系每每一触即发,父权至上的威严,
以及母亲的仁慈但仍眉头深锁的顾虑,再到男主角的朋友和其性格的天渊之别,
其父亲的慈爱和对男主角母亲的暧昧关系,统统不留痕迹地逐点撕开疮疤,
以无懈可击的手法将一段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事件,
染上了阵阵的悲悯和离别氛围,当结尾那一个秘密的揭晓,
连锁反应所带来的种种突变,画面上不会有激烈的人为斗争,
全都是收敛之下刀光剑影,扰人心坎,
用心良苦的白色谎话依旧炼成了遗憾。
片中的残酷包装得像镀上了金碧辉煌的武器,初始的闪亮,
回味却痛苦,惊醒之后为时已晚,有的事情总在最恰当的时刻完成,
才不遗留憾事,谁是生命中的冲锋队与医护者,别跑向他营为某带头鞠躬报恩,
那是等同在亲情上离家出走的叛变一般让人纠结疼痛,
片末一气呵成再用了片头的提琴乐,奏起了无奈的终结,
搭配了光环,冰川,湖水,风声,云朵,石头,
以及象征着生生长流的橡树,是意象说明,循环,完美。
*导演:丽萨·奥林 Lisa Ohlin
*演员:比尔斯卡斯加德 Bill Skarsgard,让约瑟夫莱佛斯 Jan Josef Liefers,
卡尔林勒托普 Karl Linnertorp,海伦斯左海尔姆 Helen Sjoholm,
卡塔琳娜舒特勒 Katharina Schuttler,史提凡歌德克 Stefan Godicke,
西西莉亚尼尔逊 Cecilia Nilsson
*时长:1小时57分钟
*类型:剧情
*语言:德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典语,德语,希伯来语,英语
*上映日期:9-12-2011年
*得奖记录:2012年Guldbagge Award
最佳男配角-史提凡歌德克 Stefan Godicke,
最佳女配角-海伦斯左海尔姆 Helen Sjoholm
*个人评分:8.2/10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