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星期二

生命之水

印度的一场中产阶级女性被强暴的事件震慑了每一个还在沉睡中的人,
当人人皆认为世界的昌明已经足以看见进步繁荣的一面,
殊不知这种原罪的劣根依旧存在每个人的心中,
敲醒了人民再次关注印度女性在受欺凌的课题得到的贬义,
印度拥有根深蒂固的宗教洗礼,凡在经过一种文化远流的包袱,
它并不是松脱的干漆能用水冲走,也不是堆积的尘埃能用水泼散,
印度底产阶级的妇女依然坐拥着不公平的对待,先有高低之分的惩罚之别,
亦有女权价值被贬低,寡妇的命运在印度一生注定坎坷,
丈夫之死并不是对生者的一种解脱,而是拖拉了另一场人性的战役,
三种法则中的陪伴丈夫一同焚烧,下嫁给丈夫弟弟,
或者披上白色纱丽,剃光长发已示寡妇身份,终身不能再婚,
都显示了封建年代上的脚步脱落,信仰可贵亦可怕。


















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尤其重要。

水在印度有圣洁之水之意,恒河宛如月亮一般光洁漂白,有冲洗罪恶,
洗涤心灵的宗教寓意在内,因此在印度这个色彩斑斓的国土,
大自然上的三大元素必不可缺,生命之“火”意会着宗教的灯光通亮,
有期盼明日之意,活着如烈火燃烧般勇敢,
生命之“土”意即人所行走的每一寸泥土,每一根足迹,
大地涵义所显现的尘土飞扬,滚滚灵魂,爱情亦是,
而生命之“水”则离不开宗教层面,表面平静柔和,
人生潺潺流动如恒河川流不息,但这只属于表面,在看不见的水面下,
有暗流激荡,漩涡盘旋,蕴含着巨大能量就像生命总会出现不同的荆棘,
在千年演变的过程,人人都依赖着宗教传承的教导,
好让负有原罪的我们有个赎罪的机会,倘若宗教这片敏感多事的个案上,
纵使我们活在同一个星球,同一片天空,原宗教的宗旨在人口相传,
书面记载,辗转后流传后人,在原被誉为是坚信之物的东西,
也随即出现个别不同理念的传递,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教义,
文明在滚动的方向早已不知所踪,封闭坚持旧有执念,
只会导致咀嚼中的思维变得水泄不通,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共识点,
何时让宗教主宰了一切?是人类主宰着世界,还是让世局主宰着彼此?

 

 














戏越是受到压抑,越是受到关注。

印度加拿大籍女导演迪帕梅塔的“元素三部曲”最终章《生命之水 Water》,
用镜头的分布细腻地描绘了印度女性活在人间炼狱的苦痛,
社会人们对寡妇的鄙夷态度,止步不前的规律看到了另一场的愚钝,
在恒河被誉为圣河的理论上,水的姿态原是柔美恬静,加上宗教的推波助澜,
使得圣河的水就是生命泉源一样高企,但多少人被枷锁般的传统教义所勒紧了思想,
就算拥有一担子的圣水,也阻止不了渗漏出来的那一颗水滴,
心中的器皿能盛载多少的道德,往往将反映了整个生物链的规范模样,
导演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可谓波折重重,先是被极端分子惹来不满声浪
并中途搞破坏,印度恒河原本是电影重要场景之一但无可奈何下被迁移到斯里兰卡
才得以完成,就连导演与演员本身的安慰亦受到威胁,
电影完成后并未正式在印度本土上映,因随时受到火烧戏院的可能,
导演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将印度落魄可悲的社会条列活生生搬上荧幕,
为的让更多人看见安逸背后的愚蠢和无知。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九三八年的印度,八岁大的小女孩秋雅在懵懂之年就被嫁人,
婚礼的记忆模糊不清,对婚姻的意义更是一无所知,
而七十岁的夫君在婚后不久便一命呜呼,小秋雅成了寡妇,按照印度传统,
寡妇只有三种选择:一是嫁给亡夫的弟弟;二是同亡夫一起火葬;
三是终生单身,不得改嫁一直到死。秋雅被送到巴纳拉斯的“寡妇之家”,
来到这的所有寡妇要剔掉青丝,身穿白袍,与世隔绝,寂寂终老,
不服管教的秋雅把“寡妇之家”闹得天翻地覆,
同时也结识了信仰笃定而沉默寡言的莎昆塔拉,和貌美如花、
破例留有秀发的卡利亚妮,原来后者是“寡妇之家”的经济来源,
寡妇头目麦杜马提逼迫卡利亚妮去卖淫,从而获取全体寡妇的生活费用。
卡利亚妮认识了年轻有为的纳拉扬,纳拉扬是甘地的追随者,
两人坠入了爱河,纳拉扬希望能和卡利亚妮结婚,但母亲却坚决阻止。
一天,纳拉扬决定将卡利亚妮带回河对岸的家中,
可逃离“寡妇之家”的卡利亚妮竟然发现原来纳拉扬的父亲同自己有过肉体交易,
万念俱灰的卡利亚妮投河自尽。失去了经济来源,麦杜马提开始打秋雅的主意,
用糖果诱骗她到河对面的豪宅中。当莎昆塔拉再次看到秋雅时,
被蹂躏后的秋雅已经昏迷不醒,莎昆塔拉抱着可怜的秋雅不顾一切的冲出“寡妇之家”,
将小女孩送上火车,让她随纳拉扬去寻找甘地的佑护。

 

 











神是否在拯救着女人,让女人摆脱了早逝亡夫而免除了一生侍奉丈夫的职责,
还是无止尽地加深女人的坎坷命途?女人的弱势因着根深蒂固的组织思想
而永远男权至上,《玛努法典》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印度被人们尊为
人类行为准则的典范,在任何的一本被尊为“迷途羔羊”的“圣典”都是教导人行一切善,
而不是邪典教育,无可厚非的是在这样恐慌且多事的时代上,
依据法典而遵循这所谓的“真理名言”,就能得到一纸的救赎卷,
然而从这种典范的动作上,人类是唯一落笔编写这种教义字句的生物,
身为追随者的彼此,并不是站在神的角度准则上来过着日子,
更多的是心态上的异样,群体效应下唯有跟着族群的步伐免得不被大众承认活得尊严;
当这群庞大的法则在人们心中被曲解扭捏后,剩下的就是盲目顺从,
观念发生背离的人就宛如法典中的教诲,必须屈辱中度日,
接受本身是个戴罪之躯,理应承担应有的惩罚与罪孽;正是这般伟大的言语真理,
才有了如今印度女性被强暴而依旧受到忽视的事件,
也正是多亏了这般至高无上的至理名言,
才走出了一批为了自由而选择革命牺牲的英雄,
那么神还是安守本分地赐下该祝福的,将神意真理扭曲的,是一班牵动女性命运的人。

习俗的消灭或许是新时代进步的唯一条件,当人习惯性地依赖着某一样东西,
它必会成为心中所朝思梦想的东西,习俗的千年流传和时代学习,
它不但是一种传承的因由,也可以是自我封塞的东西,
即使演变到如今繁荣进步的世界上,法律与宗教依然存有不可理喻的审判能力,
尤其是在定义“好”与“坏”上,市面上的好与坏都是统治阶层的那一面,
真正的好与坏则是出自我们的良知,然而每个人的良知则驾驭在各自的道理上,
相互影响,因此我们都习惯性地定义了更多的好与坏,
就只待选择权在掌握者手中如何定夺。

 

 









电影不再是宝莱坞电影的歌舞剧场,也不再是冗长闷气地来个三小时填场,
它在女导演心思细腻的镜头掌握下,看见了一个美丽斑斓的印度
(纵使最后场景换到了斯里兰卡),那些古旧建筑物下的尘土,
后巷水泽苔藓的走道,披着莎丽和白袍的人民,虔诚祈祷的信徒,
恒河的恬静与安逸,节日时色彩粉末,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国度,
却掩盖着所有女性所恐惧的民情,用了一切的意境和比喻来比拟了
印度女性同胞的苦和乐,包括了寡妇之家内的鹦鹉作伴,
一生人只记得甜食的年迈寡妇,寡妇削发等同生命的下个章节,
节庆来临时涂抹的颜料,油灯下的烛火燃起的气体,身穿白袍到恒河的阶梯提水,
等等饶富涵义,真正挖掘其内在意义数之不尽,这拥有启发人性深思的故事,
并不需要再卖弄技巧跟煽情,就连某些残忍兽性的画面都避重就轻地带过,
但依旧带来无止尽的震撼和锥心,能使人泪流的良知,庆幸我们都保有。

 

 














最后,甘地的出现才真正撩动了所有的情绪,这位真理坚固的革命英雄,
解读了何谓真理就是神的道理,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冲击着所有渴求
突破围墙的印度子民,那一刻起所有的寡妇条例或法典真理都暂且抛诸脑后,
也代表了每一个追随时代激进的人,都想过着新生活;
甘地在火车站演说最后的真理时,简单的场面却令人忍不住流下泪水,
而年纪尚轻的秋雅被拯救的那一幕,相信是为所有人所摆设的一种希望,
最终画面落在寡妇再次悲悯担忧的神情,但这已不是郁郁寡欢,
而是等待机会的心愿;情节在平静中走向震撼,行云如水地泛起了无数涟漪,
这亦是电影神奇之处,能发掘的地方很多,演员的精彩诠释,
配乐煞是耐听,是部高水准之作。

女人是水,还是祸水?水平静而坚韧,但孕育着强大的力量。

*导演:迪帕梅塔 Deepa Mehta 
*演员:丽莎蕾 Lisa Ray,约翰亚伯拉罕 John Abraham,
            莎拉菈 Sarala,西玛比斯华斯 Seema Biswas,
            拉格胡维尔亚达夫 Raghuvir Yadav 
*时长:1小时57分钟 
*类型:剧情,爱情 
*语言:印度,北印度语 
*上映日期:4-11-2005年 
*得奖记录:暂无得奖记录 
*个人评分:8.8/10分


















2 条评论:

  1. 哇,果然很多元化,连印度片都看了。不过好电影不分国界,支持你!!:)

    回复删除
    回复
    1. 这是在隆雪华堂的一场电影放映会看的!
      电影无分国界,而这真的是部好片,推荐给你!

      删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